华星光电巨亏,李东生还没有找到好生意
实际上,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面板价格已经跌破部分企业的现金成本价,面板厂商也开启了十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和全世代线的减产来应对。随着行业库存的持续回落,面板价格已经有触底回升的迹象,而TCL科技以及京东方股价是否被低估的问题已经成为二级市场投资者一个关注的焦点。
根据CINNO数据,去年9月,全球面板厂稼动率(产线实际生产数量与最大生产数量的比值)一度跌至60%以下的低点。但随着中外面板厂商开始大规模减产,面板价格自2022年10月份出现小幅反弹。
需求方面也有转暖迹象。随着原有的库存量被消化,各大液晶电视品牌商逐渐恢复面板采购数量。根据公开报道,三星VD已上调其2022年第四季度TV面板采购计划,从原计划的850万台增加至950-1000万台。
(资料图)
另一方面,随着日韩面板产能的继续退出,全球面板产能继续向中国集中。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方、TCL华星等五家大陆企业电视面板出货量全球份额达到68.5%的新高,其中,京东方、TCL华星两家市占率超过40%。
一般来说,产能的出清以及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对行业的供需调节作用会显著增强。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面板行业周期性有望减弱,京东方、TCL科技有望长期受益。
在面板价格预期回暖的背景下,TCL科技、京东方股价在最近均迎来一波反弹。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京东方股价涨幅超过30%,TCL科技涨幅超过20%。
事实上,面板价格的回暖在上市公司毛利率表现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验。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京东方销售毛利率为5.9%,环比第三季度(2.62%)提升了3.28个百分点。但从TCL科技数据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其综合毛利率为7.65%,仍低于三季度毛利率(8.49%)。
从绝对值来看,无论是京东方还是TCL科技面板业务毛利率仅为个位数,这说明面板行业的复苏仍比较微弱。
另外,本轮面板价格的持续下行让外界对其行业的重资产、强周期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液晶面板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事实上,显示面板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产业,一条高世代生产线动辄数百亿元投资。据悉,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资金额高达350亿元。这其中,既要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折扣,又要背负高额的融资成本。
由于持续的高额投入,近几年TCL科技的财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财报显示,2020-2022年,TCL科技财务费用分别为23.57亿元、37.28亿元、34.23亿元,沉重的利息费用支出也是其利润端承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整体来看,从分部估值角度分析,目前二级市场对TCL科技面板业务估值仅为317亿元,应该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另一方面,行业的重资产、高投入、强周期等特性也决定了液晶面板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即便是进入到中国企业定价的阶段,行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5年前,由于家电业务盈利困难且估值较低,李东生曾将其从上市公司剥离,转而聚焦于华星光电的面板业务。从如今来看,业绩波动巨大的华星光电,显然也不是李东生所希望的好生意。
关键词: